4月7日上午,推进合作共建新疆丝路产业发展研究院座谈会在我校召开,来自伯明翰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能源和环境研究与教育联合中心、新疆大学、新疆北方科技投资有限企业、南京金合能源材料有限企业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我校副校长王长新、蒋平安及科研管理处、机械交通学院、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有关专家、学者出席座谈会。


座谈会上,王长新副校长指出,由伯明翰大学丁玉龙教授主导的合作共建新疆丝路产业发展研究院是与会各方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举措,我校将进一步凝练新能源利用、食品和农产品加工与利用、电力与电气工程等学科方向,积极推动合作共建事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贡献力量。

丁玉龙教授向与会各方先容了新疆丝路产业发展研究院成立的基本设想。他结合国内外研究结构运营模式和新疆的区域特点,从研究院的性质、基本定位、发展方向、架构及组建方式等方面勾绘了组建及发展蓝图,赢得了与会各方的广泛赞同。
蒋平安副校长结合我校科研工作实际,提出了具体合作建议。他表示,希翼充分利用好国内、国外两种资源,通过合作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开启新的研究方向,带动相关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通过成立相关专业研究中心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途径,推动先进技术消化吸取及国际科技成果本地化、产业化。他还就研究院的架构及职能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座谈会上,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木塔里夫·阿赫迈德,新疆北方科技投资有限企业董事长范建军、总经理许秀哲,南京金合能源材料有限企业董事长任爱,我校机械交通学院院长张学军,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刘维忠,葡萄与葡萄酒学院常务副院长冯作山等领导及专家就成立新疆丝路产业发展研究院事宜纷纷建言献策,表达了共同合作意愿。
下午,丁玉龙教授结合自身科研工作经历,为部分教师及研究生代表作了“如何做好科研工作及科研前瞻性思考”的专题报告,引导大家在科研工作中积极探索、勇于取舍、淡泊名利、锲而不舍,激励大家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勇攀高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人物先容:
丁玉龙:英国伯明翰大学首任Chamberlain讲习教授、英国皇家工程院-Highview首席冷储能教授。创建利兹大学-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联合储能技术研究中心,并担任首任中心主任。近30年的研究一直以能源和环境为中心,申请专利30余项(发明专利10项以上),出版专著1本,编著10本,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收录近200篇(引用次数超过10000次,H因子约为43),最近被Thomson Reuters评为全球工程科学领域近十年来最具持续影响力的研究者之一。他发明的深冷储能技术获2011年‘The Engineer’能源和环境奖及综合奖,和2012年Rushlight能源环境及输发电奖;2014年,因其在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关键科知识题的研究中的贡献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